线路二请点此进入_大象2023秘密入口免费看 _深夜18款禁e黄用黄免费a尿道口多人玩

results
欢迎访问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官方网站!

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中低产田综合整理研究

来源: 本站 发布时间: 2018/5/6 21:05:15 查看:

项目名称: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中低产田综合整理研究


项目简介:
       中低产田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的制约因素,又是粮食增产潜力的希望,中央政府已将“中低产田改造”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工作。无论是土地管理法,还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十七届五中全会《建议》、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纷纷出台有关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的规定和政策,中低产田整理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

       河南省粮食核心区现有5000多万亩中低产田,而在全省范围内中低产田面积更大。由于全省自然地理条件千差万别,土地利用条件不一,耕地细碎、村落零散、农田基础设施配套落后,各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也有很大不同。同时,土壤类型的多样性使得其内土壤存在着盐碱、沙化、干旱、渍涝、排水不良等多种障碍因素。因此,要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当好全国的“粮袋子”、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就要紧密结合河南省已经启动的50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以粮食生产核心区为平台,深入研究耕地整理与中低产田改良技术,无疑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和重要的现实价值。

       (1)总结了以往中低产田划分改良情况及土地整理取得成果
       运用文献研究法梳理国内有关中低产田改造相关研究,采用分类和比较研究法总结了河南省以往三次(1992年完成的第二次土壤普查、2003年完成的耕地地力调查、2005年完成的农用地分等)土地评价成果,提升出3种中低产田划分方法:土壤质量评价法(以判定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宜程度为主)、耕地地力划法(侧重于耕地生产能力)、农用地分等法(综合评定耕地自然条件、利用水平和投入产出效益);在剖析我国土地开发整理研究现状的前提下,介绍了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情况、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形成了以土地整理技术为平台进行中低产田综合整理技术研究的思路。
       (2)划分了中低产田及其整理类型区

       选取多种因素指标,采用加权综合法,确定出目前河南省高、中、低产田所占比重为49.3%、31.3%、19.4%,并划定了其空间分布情况;借鉴相关成果,讨论了中低产田类型和成因;通过对河南省地势、地貌、气候、水资源、土壤、植被等环境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根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主要限制因素、工程模式等相似性原则,在保护空间连续性与行政区完整性基础上,运用GIS技术,采用图层叠加、图斑综合等方法,共划分了3个一级整理类型区和9个二级整理类型区,并绘制了整理类型区分布图。

       (3)构建了一套适合于中低产田整理的分区整理技术标准体系
       引入工程概念,针对类型区划分结果,根据各分区的限制性因素类型,在一级类型区基础上,将全省分为9种主要工程技术模式,提出了各模式特征、适用区域及改良重点;从有利用于工程建设、突出重点、体现综合整理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出发,分区设计了工程布局的重点。在分析影响耕地生产能力的因素前提下,从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林网防护工程、景观生态建设工程等方面着手,构建了一套5个一级工程、18个二工程、36个三级工程的中低产田综合整理的技术标准体系,简要制订了5个一级工程的整理技术标准;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综合整理措施。
       (4)进行了试点示范验证
       项目选取了豫西黄土丘陵水土流失型中产田整理类型区、桐柏-大别山地丘陵渍涝潜育型中低产田整理类型区、淮北冲积湖积平原渍涝障碍型中低产田整理类型区三个类型区,涉及到豫西河谷盆地灌溉工程模式、江淮河谷平原灌溉工程模式、平原地下水灌溉工程模式等3种工程模式进行了项目试点。通过对项目试点区的工程布局、建设标准、工程建设内容、投资水平、取得成效等几方面进行验证,结论如下:个针对性的工程模式在3个整理类型区的试点项目所涉及建设技术、标准、内容,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建设模式,提高了区域内中低产田整理的科学性、实用性和综合效益,为河南省中低产田综合整理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本项目在已有相关研究基础上,有如下创新:
       (1)方法上---采用加权综合法划分中低产田
       运用分类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在概括河南省以往的土壤质量评价法、地力评价法、农用地分等3种中低产田产田划分标准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分析每种方法的评价目的、评价思路、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总结出以土壤肥力状况、标准粮产量、农用地分等指数等3个因素层、9个指标层的分层分类标准,采用“加权综合法”来划分时下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河南省高中低产田现实差异情况,为摸清河南省中低产田现状、推进中低产田整理奠定了基础。
       (2)概念上---提出中低产田综合整理的概念
       根据中低产田制约因素和实施中低产田改良相关技术标准、方法,根据土壤中出现的不同障碍因素,将土地整理技术运用到中低产田改良过程中,提出了中低产田综合整理的概念。中低产田综合整理就是通过“土地平整工程、水利灌排工程、道路布设工程,林网防护工程、景观建设工程”五大工程等来实施中低产田的综合改良利用,有针对地解决或减轻影响农作物产量的关键因素,以达到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发挥耕地潜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3)理念上---基于景观生态技术的中低产田整理理念
       通过生物及工程措施的中低产田治理改良改变了原有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结构以及土地覆被状况,对农田生态系统造成强烈干扰。因此,将景观生态、生态美学与中低产田整理改造的原理与方法相渗透,在基于景观生态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中低产田整理的景观建设原则、建设内容及建设标准。即通过中低产田治理与景观建设相互结合,将中低产田整理改造由微观的提高耕地生产能力逐渐转向宏观的生态效应,将整理的目标点引向以土地为核心的生态保护,达到实现农地永久持续生产能力、优化农地生态结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态平衡的最终目的。
       (4)标准上---构建了一套适合于中低产田整理的分区整理技术标准体系
       低产田整理的相关理论、遵循原则、整理标准及技术方法,以粮食生产核心区中低产田整理为平台,通过对全省中低田分布的地势、地貌、气候、水资源、土壤、植被等环境条件进行综合分析,从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林网防护工程、景观生态建设工程等方面入手,以工程为带动,以土地整理为依托,通过对全省中低产田整理类型区实施分区整理改良,构建了一套5个一级工程、18个二工程、36个三级工程的中低产田综合整理的技术标准体系,构建了一套中低产田综合整理的技术标准体系,根据类型区特点,优化选择出最佳推广应用的整理类型区工程技术模式,工程布局及相应的整理改造措施。为打造河南省粮食核心区战略工程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强力技术支撑。
       以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为平台,融合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试行标准》、《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技术标准》相关内容,以耕地整理为基础、以工程建设模式为关键,将中低产田治理改良与“田、水、路、林、村”的整理相结合,对中低产田综合整理的理论、目标、工程技术模式等进行了探讨,构建了中低产田综合整理技术标准体系、提出了类型区工程模式、制订了分区改良措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将农田景观生态建设内容融入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中,成果中关于中低产田综合整理的原则、内容和技术方法在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中得到了应用。同时,该研究成果构建的中低产田综合整理技术标准体系为我省中低产田整理改良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标准,其划分的中低产田整理类型区和制订的分区改良措施对我省中低产田治理改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总之,本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全省的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耕地整理、土壤利用改良等范围。


乌拉特中旗| 墨竹工卡县| 淮滨县| 清水县| 枞阳县| 定兴县| 仪征市| 碌曲县| 四会市| 灌南县|